您的位置:首页  本馆概况  新闻动态

感悟前贤风范 触发当代创造

发布时间:2011-06-14    点击数:227

 

纪念谭小麟先生百年诞辰系列学术活动综述

钱仁平

 

 

 

引言
 
经过近两年的调研、论证与筹备,由上海音乐学院与国家图书馆联合主办,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与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联合承办,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管弦系、音乐学系、作曲系、院志编委会办公室等协办,作为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度重大项目,并获国家重点学科“音乐学”项目、上海高校创新团队(第一期)项目以及“华人作曲家手稿典藏与研究”项目等资助的“纪念谭小麟先生百年诞辰系列学术活动:手稿展、音乐会与研讨会”,于2011416日至18日在上海音乐学院隆重举行[]
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许舒亚教授为系列学术活动欣然题词:“感悟前贤风范  触发当代创造”;德高望重的声乐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周小燕先生深情题词:“贯中通西”,高度评价老友谭小麟先生短促而璀璨的音乐人生。

 

谭小麟先生1912年[②]生于上海,原籍广东。幼习多种中国乐器。1931年至1938年在国立音专先后随朱英教授学习琵琶、随黄自教授学习音乐理论与作曲。在校期间创作了《子夜吟》、《湖上春光》等民族器乐曲,搜集、整理了大量苏南吹打乐谱,组织了“沪江国乐社”。在抗日救亡运动中,他积极参加上海进步音乐界联合举办的“援绥音乐会”等进步活动。1939年留美,先在欧柏林大学音乐学院,后入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后四年受教于著名作曲家、理论家欣德米特,深受欣氏器重。并与芝加哥大学赵元任先生往还,颇受赞许。1946年底回国,任国立音专理论作曲系教授兼系主任。19488月因病在上海逝世。

作为中国新音乐的先驱者之一,谭小麟先生的音乐创作可以分为“出国前”、“美国留学初期”、“随欣德米特学习期间”、“回国之后”四个阶段,其成熟作品大多在第三阶段,并得到欣德米特的认可。谭小麟的音乐作品在总体气质上呈现出精致、内敛的室内乐风格,这不仅体现在体裁上对艺术歌曲、重奏音乐的偏好,更体现在音乐作品的周密构思与严谨结构。作为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谭小麟先生留学期间向西方世界展示了年轻的中国专业作曲家的风采,传播了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谭小麟先生曾在波士顿万国同学联欢会上独奏琵琶,并以二胡为赵如兰的独唱伴奏;两次应邀到白宫为罗斯福总统表演;在纽海文举行中国器乐独奏会,《先驱论坛报》认为是一次“东方征服西方”的壮举。作为音乐教育家,谭小麟先生及时、有效地将作为西欧现代音乐中最重要的三种作曲理论体系之一的“兴德米特和声理论”带回祖国,不但自己在音乐创作中实践,而且悉心地传授给学生。他学识深博、提携后进,深得师生敬仰与爱戴。19487月1日,国立音专举行1948届理论作曲组毕业作品演唱会,开创了音专理论作曲系也是中国专业作曲教学举办毕业作品音乐会的先河。[③]

一、关于谭小麟先生作品手稿展
 
1948年秋,傅雷先生与沈知白先生、陈又新先生、裘复生先生等为亡友谭小麟组织“遗作保存委员会”,并计划整理作品出版、举行音乐会、灌制唱片等,由于时局动荡最终未果。1949年冬,沈知白先生将谭小麟原作及抄件交与傅雷先生保管。傅雷先生仍为谭小麟作品的出版与演出做过很多努力但也未果。1961121日,经文化部同意,傅雷先生将所保存谭小麟手稿及亲撰《已故作曲家谭小麟简历及遗作保存经过》[④]邮递至北京图书馆存放。后来,人民音乐出版社先后于1982年、1990年出版了《谭小麟歌曲选集》、《谭小麟室内乐作品选》。19886月,由谭小麟先生部分学生及音乐界人士倡议,中国音协、中央乐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单位在北京联合举办了谭小麟逝世40周年纪念活动[⑤]

为举办是次谭小麟先生作品手稿展,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四访国家图书馆,商洽、观摩、遴选、制作手稿扫描件,得到了国家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与热情帮助。与此同时,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经过整理、研究,在特藏室也发现了部分谭小麟先生的艺术歌曲手稿。是次展品,主要由上述两部分组成。在此基础上,选取了《1944年波斯顿万国同学联欢会中谭小麟琵琶独奏》及《1944年波斯顿万国同学联欢会中赵如兰独唱谭小麟二胡伴奏》两张照片[⑥]以增加手稿展的直观性与丰富性。另外,从音乐创作与学术研究的历史延续性考量,策展方还邀请到谭小麟先生的弟子、著名作曲家罗忠镕先生的艺术歌曲《卖花声》、室内乐《管乐五重奏》手稿参展。罗忠镕先生2011330日来信说:“因我想到谭先生的作品就是歌曲与室内乐。这两首都是受兴德米特体系影响较深的作品。特别是那首歌曲,无论艺术和技术,所有想法和作法都来自谭先生。”

《谭小麟先生百年诞辰手稿展》于2011年414日至16日在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预展,417日至21日在上海音乐学院教学大楼正式展出,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出席全国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工作会议的馆长们、上海音乐学院师生、上海市民及京沪媒体的热烈关注与高度评价:已然被淡忘的中国新音乐的先驱,又鲜活地回到了我们的身边。[⑦]

 

二、关于谭小麟先生作品音乐会

 

比手稿展更能鲜活地呈现一个作曲家艺术人生的自然是作品音乐会。本次音乐会主要演出了谭小麟先生的主要艺术歌曲与室内乐代表作:《小路》(内蒙古民歌,钢琴编配,1947)、《自君之出矣》(唐·张九龄诗),演唱:张稚,钢琴:蔡孟熏;《正气歌》(宋·文天祥诗摘句,1947)、《彭浪矶》(宋·朱希真词),演唱:李研,钢琴:崔岚;《别离》(郭沫若词,1946)、《春雨春风》(宋·朱希真词),演唱:郑斌,钢琴:马思红。《小提琴与中提琴二重奏》(1943),小提琴:申丹枫,中提琴:吕翔;中提琴与竖琴《浪漫曲》(1944),中提琴:蓝汉成,竖琴:彭佳;《弦乐三重奏》(1945)小提琴:申丹枫,中提琴:吕翔,大提琴:何思昊。声乐歌剧系、管弦系师生,特别是周小燕先生与蓝汉成室内乐教学与演奏工作室,为本场音乐会的顺利、完满举行,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们精彩的演绎,将谭小麟先生半个多世纪前的杰作,完美地呈现出来,让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与媒体记者们感叹不已:我们在20世纪四十年代就创作出这么多将民族神韵与现代技法妥帖结合的优秀作品!

新世纪以来,随着谭小麟研究的不断深入,谭小麟先生被遮蔽了的艺术贡献,也逐步清晰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但谭小麟先生作品的唱片等音像资料仍然鲜见,乃至于我们的中国音乐史课堂教学都勉为其难。本次纪念谭小麟先生百年诞辰系列学术活动,从策划之初就把作品音乐会的举行,作为重中之重,并明确规划将该场音乐会的实况制作CD,随同正在紧张编辑中的《谭小麟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正式公开出版。

 

 

三、关于谭小麟先生学术研讨会

 

学术研讨会由钱仁平主持。汪毓和教授在其论文《为“东西音乐文化交融和发展”毕生奋斗的杰出作曲家谭小麟———纪念谭小麟教授诞辰百年有感》中指出:“谭小麟的音乐创作,正是他既重视对中国传统精神的继承、又重视紧跟时代发展正确借鉴西方创作经验的艺术理想的具体实践。其根本目的不是要将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引向古代、引向外国,而是为了无愧于真正艺术家的历史使命、努力去开创一条能融合中西古今文化精粹的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新路。”接着,罗忠镕教授、陈聆群教授、陈钢教授、杨立青教授、杨燕迪教授等分别从学科建设、音乐创作、作曲教学、和声教学等方面畅谈了谭小麟先生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历史上的杰出贡献与重要地位。   

刘涓涓的论文《沟通与引领——从三首艺术歌曲管窥谭小麟的音乐创作》,通过对《自君之出矣》、《别离》和《彭浪矶》在歌词题材、音乐体裁、曲式结构、和声调性、人声旋律以及钢琴织体共六个方面的技术性分析后认为:谭小麟的歌词题材倚重中国文人的诗歌,音乐体裁与中国古代琴歌的属性相通,传达出文人音乐“雅致”的精神气质。他对曲式结构与钢琴织体的处理强调“精炼”的效果,与二十世纪的“格言主义”大师韦伯恩的结构观念一致。对于人声旋律与和声调性,谭小麟着重内心体验的客观表现,呈现出“内敛”的创作个性,这种美学趣味与二十世纪的“表现主义”大师勋伯格也有相通之处。谭小麟在创作中将兴德米特作曲技法与中国音乐文化做出了有效的结合,他的音乐风格超越了中国当时的创作环境。从中国专业音乐创作发展的历史角度看,谭小麟是东西方音乐文化积极的沟通者,也是中国现代音乐创作的引领者。

王勇做了题为《谭小麟的三位美国老师》的专题发言。他采用“关联视角”的历史研究方法,首先对于欧柏林音乐学院的历史沿革进行了介绍,对于谭小麟在美国的第一位老师诺曼德·洛克伍德的学缘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可以对同属纳第亚·布朗热教学体系影响下的美国现代作曲流派与谭小麟作品之间进行风格对比研究。随后对于耶鲁音乐学院前院长,谭小麟的第二位美国老师唐纳文教授的学缘进行了梳理,并对于同属于这个学缘体系,目前仍活跃在国际乐坛上的作曲家、指挥家耶胡迪•怀耐尔进行了介绍,探索谭小麟学缘流派的关联。随后又对于兴德米特的中提琴创作做出了梳理,力图对于谭小麟在兴德米特停止中提琴创作之后,延续了他的风格做出解读。最后他指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不应该是一个封闭性的研究,它应该放到更为广阔的世界音乐史的范围内去寻找自己的定位。

钱仁平的《〈谭小麟研究之研究〉:补遗与更新》,主要述评《谭小麟研究之研究》[]发表之后,学界有关谭小麟研究的新成果;并根据《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生成绩册》与谭小麟手稿等原始文献,考证并更正了谭小麟的出生年月,更新了谭小麟作品目录等。青年学者熊欣的《谭小麟艺术歌曲〈彭浪矶〉分析研究》,运用兴德米特作曲理论体系,对谭小麟的艺术歌曲《彭浪矶》进行了全面分析。上海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唐吟《兼收并蓄  羽化新声——谭小麟艺术歌曲研究》,在对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发展脉络进行概略梳理后,从谭小麟对中国近代学院派艺术歌曲创作的继承和对亨德米特理论体系的吸收及运用两方面,探索其艺术歌曲的创作技法及风格特征。
另外,研讨会上汪毓和教授还代表中央音乐学院向上海音乐学院赠送完整版《马思聪全集》(附CD),并宣读了王次炤院长致上海音乐学院许舒亚院长的信。王院长在信中介绍了马思聪全集的编撰过程及其学术意义,阐述了两院在学科建设、理论研究、专业教学、艺术实践等方面的长期合作关系,并希望在今后能有更广泛、深入、全面的合作。杨燕迪副院长代表上海音乐学院接受了《马思聪全集》,并对中央音乐学院及王次炤院长的深情厚谊表示衷心感谢,希望今后双方不断加强合作,携手共进,为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语

 

“纪念谭小麟先生百年诞辰系列学术活动”手稿展、音乐会以及研讨会开幕之前,项目组委会主任、上海音乐学院许舒亚院长,在贵宾室亲切会见联合主办方中国国家图书馆张志清副馆长。许院长代表学院对国家图书馆对本项目的大力支持,以及张副馆长专程抵沪参加“谭小麟百年诞辰系列学术活动”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今后能够与国家图书馆在文献交流、近现代名家手稿保存与利用等方面加强相互合作。许院长还向张副馆长赠送了上海音乐学院师生近年来创作、表演的优秀作品CD唱片,以及他与中央音乐学院王次炤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赵季平先生联合担任编委会主任,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中国当代音乐研究与发展中心主编的《中国新音乐年鉴》2009卷。张副馆长对上海音乐学院“谭小麟百年诞辰系列学术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并介绍了联合主办系列学术活动中手稿展览的缘起和过程,高度评价上海音乐学院在学科建设、音乐创作、专业教育、音乐文献建设方面所取得巨大成就,并希望今后能够在特种音乐文献建设、典藏与数字化保存与推广等方面与上海音乐学院加强合作。

新时期、新环境、新要求,都呼唤着专业音乐图书馆在调整、完善传统音乐图书馆功能的基础上,发挥优势、拓展职能,全情服务、能动参与国家专业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文化事业的繁荣。
 
 
 


[] 特别鸣谢国家图书馆并张志清副馆长、顾犇博士、孙俊老师等,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并张雄老师、韩斌老师、杨璇老师、姜谷强老师、孙剑老师等为本项目的开展及本文的写作所提供的文献支持工作。
[] 见《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生成绩册》学生信息表之谭小麟:“生于民国元年”即1912年。之前所有文献除傅敏编《傅雷谈艺录》(三联书店2010北京第1版)外,皆误为1911年。详参钱仁平提交本次系列学术活动论文《〈谭小麟研究之研究〉:补遗与更新》(待刊)。
[] 傅敏编《傅雷谈艺录》,三联书店2010北京第1版,第354-5页。
[] 孙建英辑:《谭小麟逝世40周年纪念活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音乐年鉴》(1989年卷),第381-2页,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9月北京第1版。
[] 选自韩国鐄《留美三乐人:黄自·谭小麟·应尚能留美资料专辑》,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4年台北第1版。
[] 参见谌强:《钱仁平访谈录:关于“华人作曲家手稿典藏与研究”项目与〈中国新音乐年鉴〉编撰工作》,《中国新音乐年鉴》(2009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4月第1版;杨建国:《谭小麟短暂人生留下丰厚财富》,《新民晚报2011417;伍斌:《纪念“贯通中西”的近现代音乐大家——谭小麟百年诞辰系列活动举行》,《解放日报》2011418;谌强:《音乐界纪念谭小麟百年》,《光明日报》2011421;顾犇:《国图与上海音乐学院纪念谭小麟先生百年诞辰》《图书馆报》2011429等。
[]钱仁平:《谭小麟研究之研究》,分上、下连载于《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23期。

 

系列学术活动期间,还举行了全国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工作会议,并特邀台湾师范大学数位典藏中心主任黄均人先生专题工作坊,深入探讨了数字化、网络化时代音乐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与对策,共同磋商了建设“国家数字音乐图书馆”(拟)的学术意义、文化能量与可行性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汾阳路20号图书馆 电话:53307232 邮编:200031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 沪音ICP备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