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源动态  资源通报

文献关注:《首演》

发布时间:2011-11-02    点击数:120

 

 

 

目录

序  言  
导  言  
第一章  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奧菲欧》
第二章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弥赛亚》
第三章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第四章  赫克托尔·柏辽兹《幻想交晌曲》
第五章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
结语
补充读物
译者跋

内容简介

  本书描述了五位西方音乐巨匠的五部代表作的首演情况,分别是蒙特威尔第的《奥菲俄》、亨德尔的《弥赛亚》、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以及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作者不仅细致描绘了这几部作品产生的文学背景、社会背景,并且大量引用了首演时的海报、评论文章、音乐家的通信等原始材料,对当时的娱乐场所、剧院形制、人们的欣赏习惯等进行了严谨的人文学研究。

译者的话
  
  沈祺
  
  2007年距离《奥菲欧》首演的1607年正好四百年,而本书也在2007年春天译完。此书带领读者追溯回五部最著名的音乐作品的首演:1607年蒙特威尔第《奥菲欧》首演;1742年亨德尔《弥赛亚》首演;1824年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首演;1830年伯辽兹《幻想交响曲》首演;1913年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首演。作者凯利描述首演时的城市、音乐厅或剧院、当时的听众、指挥、音乐家,首演时的乐器及其声音,以及当时的评论。他探索了几个世纪以来表演条件、形式和风格的变化。
  
  这是难得的一本好书。虽然写作是基于在哈佛大学开的课程,但作者凯利自己也坦诚并不愿意写成一本大学教科书,在不失学术价值的前提下,更强调其通俗可读性。音乐爱好者们可以将这本书作为音乐读物,从中阅览到西方古典音乐上下四百年,了解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和音乐的相互影响和渗透;学习音乐的学生们能够有一本代表最新学术思想观点的读物,可以严肃地来研究这本书,带着剧本或者总谱来阅读这本书,相信收益会更大——在此建议国内图书馆的主管们,如果你们碰巧看到这篇跛的话,多系统地采购一些原版乐谱吧,这些都是几百年来全人类的精神结晶。
  
  凯利是哈佛大学音乐学教授,也是《美国早期音乐》(Early Music America)专栏作家。古乐风潮已经盛行了几十年,用符合时代规范的古乐器和律制演奏巴洛克时代的音乐已经是主流和共识,然而历经历史的变迁,当时的情况是什么样子?所谓从十九世纪世代传承的演奏传统,已经被证明并不可信,如使用规模庞大的现代乐器的乐队、上百人的合唱队、弦乐使用揉弦等。今人必须经过严谨的考证和研究,方能解开历史的迷雾。前几年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演过蒙特威尔第《奥菲欧》,这部被称为歌剧始祖的伟大作品,正是巴洛克歌剧的经典代表作之一。凯利的文章考证了首演时的历史真相,剖析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况。举一些简单的例子。凯利在书中告诉我们,亨德尔聘请的是他从未见过的音乐家在都柏林新落成的一个音乐厅首演了《弥赛亚》;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由一群专业和业余混合的乐手进行了仅仅三次排练后首演的;柏辽兹在首演当天还需要给
  中提琴买弦、给小提琴买弱音器。凯利节选了当时的信函、文件、报道等资料,并通过丰富的插图,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这五部伟大的作品,给二十一世纪的我们讲述音乐在过去固有的面貌。
  
 

  书中长度等计量单位,均从英制转译为公制,方便中文读者。
  
  译出本书的念头始于2002年春天,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见到本书,随即被书中翔实的史料和独特的剖析角度所折服,随手译出了第二章《弥赛亚》。后辗转留学然而始终未曾停止断断续续的翻译,尝于2006年夏天在纽约译出第一章《奥菲欧》,提着笔记本电脑在星巴克、大都会歌剧院旁边的市立图书馆等地的情景历历在目。感谢我尊敬的精神导师刘雪枫先生牵线,感谢商务印书馆王明毅老师、责任编辑李悦兄给与本书出版的机会,遂于2006-2007年间在美丽的凡尔赛译完了最后三章。
  
  感谢本书作者凯利教授不厌其烦,在翻译过程中给与的答疑;感谢我的朋友Françoise Richard在拉丁文方面的帮助,感谢我的朋友李璟睿在部分德语及德国和奥地利地名方面的帮助。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汾阳路20号图书馆 电话:53307232 邮编:200031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 沪音ICP备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