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源动态  资源通报

新到期刊及上音师生作品(一)

发布时间:2011-11-10    点击数:247

 

《黄钟》2011年第四期目录
本刊编辑部/ 发刊100期的《黄钟》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专栏
汪毓和/ 从一个侧面谈时代生活文化的相互联系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影响
——“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有感
冯效刚/辛亥革命对现代中国音乐的影响
冯春玲 冯长春/ 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滥觞
——辛亥时期音乐文化巡礼
项筱刚/ 辛亥革命前后的音乐观念
田可文、李俊/ 辛亥革命后武汉音乐生活的变化
 岩/ 音教争执——以辛亥前后“音乐教育”为例
 莎/辛亥革命时期乐歌中的女性解放
居其宏/从革命军中一哨兵到音乐改良掌舵人
——辛亥革命与萧友梅的音乐生涯
夏滟洲/ “改造国民性”:梁启超美育思想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延展
                                               翰/辛亥革命:歌中的狂欢与感伤
甘子超/ 论粤剧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
汪义晓/ 音调是可以独立审美的
——辛亥革命时期学堂乐歌的启示
 
作曲技术理论与作品研究
刘永平/ 偶然对位及其定位结构
——现代音乐复调技法系列研究之七
郑荣达/ 和声功能及其声学原理
匡学飞/ 二胡独奏曲《江河水》学习札记
冯广映/论金湘音乐语言
音乐史学
孙国忠/ 马勒百年祭
郑英烈/《摩西与亚伦》的创作背景
钱仁平/《谭小麟研究之研究》:补遗与更新
——为纪念谭小麟先生百年诞辰而作
向延生/ 聂耳死因的调查及郭沫若的墓碑文
戴嘉枋/ 论“文革”后期对传统音乐的秘密“抢救”
 [韩]郑花顺 [韩]徐海准/有关北宋徽宗代的正声与中声研究
赵维平/ 历史上朝鲜对中国音乐的接受与变迁
 孙民纪/ 释“缠头”
 
音乐民族学
蔡际洲、许 璐/ 中国传统音乐研究30年
——关于学术规范的审视与学术创新的反思
黄中骏/ 荆楚古音遗韵考
傅利民、戴和冰/ 孟戏曲牌的核腔类型及相关思考
 州、王耀华/ 清代福州、泉州和它们周边地区的传统音乐乐种及其与琉球音乐的关联
杨民康/ 清代北京藏传佛教的道歌演唱与艺僧制度
——兼论三世章嘉活佛对传承传播蒙藏佛教乐舞的贡献
 耘/ 唱法与佛法
音乐考古学与乐律学
李幼平/ 浙江临海“宋•大晟应钟”及其研究
王清雷/ 章丘洛庄编钟的音乐学研究
方建军/《律吕精义·乐器图样》读札
王洪军/《管子·地员》、《吕氏春秋· 音律》引发的与三分损益律相关问题之思考
郭树群/ 中国古代量音技术索隐
 明/ 重拾“引商刻羽”的命题
 
音乐教育学与音乐分析学
胡志平/ 关于音乐艺术高素质、多样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韩锺恩/ 50天教学互动日志
——关于音乐学写作问题讨论三
 巍/ 论李斯特钢琴观对匈牙利高等音乐教育的深远影响
——为纪念李斯特诞辰200周年而作
陈鸿铎/ 略论跨学科研究方法在音乐分析中的运用
 
音乐文献学与音乐评论
 军/ 清版《九宫山志》音乐史料研究
[韩国]朴恩玉/ 对保存于韩国史料中之唐乐的考察
宫宏宇/ 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的中文基督教新教赞美诗集缩微资料初探
曾金寿/有关德文文献中的中国音乐研究
杨燕迪/ 音乐的分析哲学:评彼得·基维的《音乐哲学导论:一家之言》
 
音乐美学与音乐传播学
杨和平/ 感性的体验 理性的表达
——新中国音乐美学研究60年
曾遂今/ 音乐作品存在方式、音乐表演空间与舞台
——音乐传播媒介的广义解读
 
音乐表演理论
 进/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一乐章》的指挥版本比较
韩勋国/ 歌唱技法之艺术哲理思辨性探微
——以有定规与无定法、科学性与艺术性、口传与心授等为题
宋 飞/ 二胡演奏中的二度创作
章 滨、匡昉/ 肖邦钢琴练习曲原作版与长笛改编版的比较研究
——长笛教材研究系列(之三)
唐俊乔/ 对笛子与交响乐队作品《苍》中现代音乐元素的理解及演绎
《黄钟》2011年1-4期总目录
 
《黄钟》2011年第四期上音师生作品
                      
孙国忠/ 马勒百年祭
钱仁平/《谭小麟研究之研究》:补遗与更新
——为纪念谭小麟先生百年诞辰而作
赵维平/ 历史上朝鲜对中国音乐的接受与变迁
韩锺恩/ 50天教学互动日志
——关于音乐学写作问题讨论三
陈鸿铎/ 略论跨学科研究方法在音乐分析中的运用
杨燕迪/ 音乐的分析哲学:评彼得·基维的《音乐哲学导论:一家之言》
唐俊乔/ 对笛子与交响乐队作品《苍》中现代音乐元素的理解及演绎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汾阳路20号图书馆 电话:53307232 邮编:200031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 沪音ICP备0011号